相比口服藥,外用膏藥使用方便。在臨床上,經常有患者來就診時還貼著膏藥,但用錯的也不少,這與大家對膏藥的了解不夠有關。
膏藥的作用有限。膏藥多作用于局部,有各自的適應癥和藥理作用,不可通用。例如因受風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損傷可用追風膏,以散寒、舒筋活血、止痛。橡皮膏類膏藥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,對風濕痛、腰痛、肌肉痛、扭傷、挫傷等均有一定療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膏藥多不是針對病因的治療,只能用于緩解疼痛等癥狀,一旦使用后病情加重,應及時去醫院就診。
成分有禁忌。凡是含有麝香、乳香、紅花、桃仁等活血成分的膏藥,孕婦均應禁用。特別是孕婦的臍部、腹部、腰骶部都不宜貼膏藥,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。幼兒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膏藥。
急性期不宜用。肌肉挫傷或關節、韌帶拉傷的急性期,不要立即用傷濕止痛膏、麝香追風膏貼于受傷部位。這類膏藥具有活血作用,傷后立即貼,不僅不能達到消腫、止痛的目的,可能還會加重瘀血。
別迷信“遠紅外貼”?,F在市面上還有很多以“遠紅外”為賣點的膏藥,并以治療多種疾病為賣點。除了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等,一些“遠紅外貼”還宣稱能治療前列腺炎、血管疾病等。在這里要提醒大家,膏藥只能起到理療效果,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,使用這類膏藥時還要注意避免燙傷。
部位、時間要選對。一般而言,膏藥需要貼在有癥狀處,但有的膏藥必須貼于特定部位,如小兒暖臍膏治小兒寒積腹痛,應貼在肚臍上,未滿月小兒則應貼于臍下小腹處。除拔毒膏外,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也不宜貼,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。貼膏藥前,可先用熱毛巾或生姜片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干。膏藥貼一天一夜后,多需要更換。如果貼后出現局部紅腫、發癢或其他過敏癥狀,應及時停用,必要時到醫院就診。